近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學校發來感謝信,對資源環境學院謝德體教授、慈恩教授在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質量抽檢工作中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肯定。

為全面掌握我國土壤資源情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國務院決定自2022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作為重要技術支撐單位,資源環境學院在全國尤其是重慶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簡稱“土壤三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謝德體、石孝均、慈恩、劉洪斌等4位教授入選國家土壤三普專家技術指導組成員,7位教師入選重慶市土壤三普專家咨詢組專家,8位教師入選重慶市土壤三普技術指導組專家,為土壤三普工作提供強大智力支持。整合學院資源和力量,積極參與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壤三普信息化平臺開發與應用、外業調查采樣與土壤分類、內業化驗與質量控制、數據建庫與土壤制圖、數據分析與成果匯總等環節的專家咨詢與技術指導工作;依托學院土壤檢測實驗室,學校成功入選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檢測實驗室名單。
據悉,學院還組建了由院長陳新平教授任組長的土壤三普工作組,三年來百余名師生奮戰在土壤三普一線。目前牽頭承擔了重慶市土壤三普技術操作指南編制、重慶市土壤三普發生分類暫行方案編制、西南區和重慶市土壤三普外業調查采樣技術培訓、試點區縣預設樣點校核、土壤類型名稱校準、試點區土壤類型圖與屬性圖制作、全市剖面預布設樣點校核、全市土壤三普剖面樣點外業調查采樣、重慶市土壤類型圖的虛擬樣點圖制作、巴南等區縣土壤類型圖制作、南川等區縣表層土壤樣品檢測等多項任務,圓滿完成了重慶市1554個剖面樣點和6000余個表層樣點的調查采樣、149份土壤整段標本采集等外業工作,有力開展社會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