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9日至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格局性變化,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為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吹響了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的奮斗號角。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凝聚全校上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高質量教育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奮斗力量,學校推出“教育強國 院部何為”系列報道,將生動呈現各單位改革發展成就,宣介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新思路、新舉措,描繪師生昂揚奮斗之姿,彰顯教育強國建設西大作為、院部擔當,敬請關注。
近年來,心理學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建引領,帶領全體師生真抓實干、幸福進取,推動黨建與事業同頻共進,助力學部高質量發展。

一、以黨建“雙創”賦能高質量發展。學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黨建“雙創”為契機,賦能黨建與事業雙向融合、高質量發展。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塑造“初心”黨建品牌矩陣,打造效能型、引航型、質量型、規范型、創新型“五型”黨組織。學部獲批重慶市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教師第一黨支部先后通過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驗收,建設案例入選高校基層黨支部書記網絡培訓示范課程。學部黨委于2019年、2021年連續兩次獲評重慶市教育系統先進黨組織。

二、堅持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著力推進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創新打造“五彩心理”育人品牌,實施“增杰班”拔尖人才培養計劃,落實“二制三化”培養機制,策劃實施“未來心理學家成長論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2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獲批4門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心理學(師范)專業成為全國首個通過教育部三級認證的專業。全面推進研究生培養改革。嚴格實行研究生培養分流制度,形成“學生-教師-督導”三級培養過程閉環。“心理研究與心理健康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碩士培養項目順利通過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系統評審,基本形成“應用心理學本科-應用心理專碩-應用心理專博”本碩博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三、對標一流著力加強學科建設。推動學科建設從內涵式發展向高質量發展挺進。持續發揮已有學科優勢,積極開拓認知神經心理、社區心理等全新學科增長點,形成了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三個方向、6個優勢領域的學科特色。成功申報全國首批應用心理專業博士學位點。主辦的《社區心理學研究》集刊已連續出版17卷,并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集刊。統籌推進有組織科研,獲批4項重大項目,其中含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項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含重大人才項目1項)。在心理學科高水平學術刊物發表影響因子超過10分的高顯示度論文14篇,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訊》發表論文1篇,最高影響因子達25.44;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項。

四、持續推進幸福進取隊伍建設。高度重視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實施“筑夢、筑基、筑梁、筑德”“四筑四提升”強師鑄魂計劃。施行“文理科PI制”“四星計劃”“三五計劃”“晨曦計劃”以及“幸福進取者”教師成長沙龍等多項舉措,打造一支高學歷、高層次、高水平師資隊伍。近五年,學部教師獲“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重慶市三八紅旗手、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慶市“最美教師”等多項省部級以上榮譽。2022年以來,學部獲批國家級人才1人,4人次入圍國家級人才計劃答辯環節。

五、把握機遇謀劃學部發展路徑。在建系30周年到來之際,學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秉承“勤奮、嚴謹、創新、求實”的部訓,積極謀劃“十五五”事業發展,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力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績。一是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用黨的創新理論領航指向。二是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評價機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三是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心理學學科創新發展,提升學科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四是加強有組織科研,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鼓勵師生參與高水平科研項目,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機制,加強科研成果的社會應用,提升學部社會影響力。五是實施多元化人才培養計劃,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加強實踐教學、拓寬國際交流渠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發揮心理學學科優勢,加強與地方中小學幼兒園、企事業單位和教育主管部門聯系協同,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工作,規范發展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著力提升國民心理素養,全方位參與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學部社會服務效能。